联系电话:13915746140

欢迎来到官氏宗亲网!

手机页面

电子邮箱

密码

注册 忘记密码?

您的位置:

官廉官贤哥俩同为进士
来源: | 供稿者:gjun1983 | 发布时间: 2017-04-16 | 428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,强调诗书传家。因此,一个家族如果出了一两个读书人,并且做了大官,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受益,将读书、做人的学问作为“家学”世代传承下去。久而久之,也就催生了不少地方的名门望族。

  在中国人的姓氏中,“官”姓是少见的姓氏,可在平度却是个以科举而著名的显姓。明代,平度在科举中共出了18名进士,一个官氏就占了4名。全国少见的官姓何以独独在平度成为名门?平度的官姓又出了什么样的大人物呢?今天的《发现青岛》,咱们就来说说平度官氏。

  官姓是当官专用姓,平度官姓旺于官廉

  说官姓,就免不了要说说它的由来。据统计,官姓人口列全国第274位,并不算多。加之官姓一直表现得很沉寂,这种局面延续到宋元,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。据说,官姓很可能就是当官专用姓。那么,“官”姓到底是什么官演化而来的?

  官姓来源主要有四:一说,出自周代,以官职名为姓。据南朝刘宋人何承天所撰《姓苑》所载,周大夫刘定公夏为官师(官吏之长),其后以官为氏。二说出于官族。据《姓苑》、《左传》所载,周代对于有功于朝廷的官员,封邑长久保存,成为官族,遂形成官姓。三说官姓由关姓改姓而来。据1976年台东所修《官氏族谱》所载,解良(今山西运城)人关膺,于黄巢起义时避居福建宁化石壁,改姓官。四说官姓来自上官氏,上官氏有简为官氏者。

  官姓得姓于北方,如今却广泛分布于南方,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多此姓。可凡事总有例外,在青岛的平度,官姓是地方大姓。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周潇,在《明清青岛地区文化家族述论》中称,“明代中叶后,随着胶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繁荣,青岛地区的文化教育逐步发展,文化人口众多,至清代已成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达之地。新兴的文化家族也大量涌现,主要集中在即墨、胶州两地,较早的有平度官氏、即墨蓝氏、杨氏、黄氏等。”她认为,官姓之所以能兴旺起来,关键在于早期的几个著名人物,即是“平度官氏的发祥,始于明代成化、弘治时的官廉、官贤兄弟二人,此后官贤之子官一夔、官廉曾孙官延泽得以延续家风。”而官廉则是平度官氏家族中最早的一位平度名人。那么,官廉、官贤兄弟又是怎样的人,他俩怎么能兴旺一个姓氏呢?

  官廉考中进士,成了平度一个大新闻

  官廉(1443~1484年),字汝清,明代莱州平度人。据平度文史专家李树先生所著《平度史话》记载,官廉自幼就十分聪慧,12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取秀才,并成为廪生(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)。19岁,他考中天顺六年(1462年)山东乡试第六名举人。第二年春,官廉赴北京会试,因贡院失火,烧死90余名应考者,会试改到秋天,殿试顺延到次年春天举行,成为天顺八年(1464年)甲申科进士。

  在这里我们插一句 ,不少人以为古代的科举和今天的高考相似,其实这种理解有偏颇之处。单就录取率上,这两者就不是一个概念。现如今,高校扩招,以山东为例,2015年光一本上线人数就有8.53万。可当时的科举呢?整个会试北方只录取了86人,其中山东是大户,有12人。所以说,当时的科举更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而官廉能考中进士,自然成了平度的一个大新闻。更神奇的是,官廉的弟弟官贤数年后也考中了进士,这下子整个平度都轰动了,“兄弟同进士”一时在平度传为佳话。

  官廉中了进士之后,在京城做起了小官。一开始是工部虞衡司主事,虞衡司管理全国的“山林采捕与陶冶之事”。时当明宪宗(成化皇帝)朱见深即位之初,不恤百姓疾苦,大事兴建宫室。官廉被派往浙江“采办大木”,他尽力减轻百姓负担,“轻重有度,公私称平”。再后来,官廉从工部调到户部,任户部主事,被派做户部的专员“监督京城仓储”,他亲自主持革除了不少便于小官吏贪渎的积弊。

  官廉不避权贵,敢在皇室头上动土

  因为办事牢靠,官廉渐渐被朝廷委以重任,经常被派到地方查办违法案件案件,正是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,官廉“不避权贵”的做事风格开始表现出来。这里主要有两件事:

  第一件事是“静海县贵戚夺田事件”。明代成化十四年(1478年),官廉奉命前往静海县(今天津静海区)查处贵戚(指帝王本姓的亲族)侵夺民田百顷事件。在古代,一些贵戚经常依仗权势侵占平民的田地,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。一般来说,负责查处此类案件的官员,多是压抑平民,袒护贵戚。可官廉却不畏权贵,他通过调查,确认是贵戚欺压百姓,就秉公处理,把田地判归百姓。

  如果说官廉不避权贵稍有“作秀”成分的话,那么接下来他办的一件事可是真的“胆大包天”了,这就是“皇庄侵夺民田事件”。李树先生的《平度史话》中提到了这件事:成化十六年(1480年),直隶景州、阜平一带发生了皇庄侵夺民田百万亩的严重事件。官廉被公推为户部全权代表,前往查处在古代,皇室的收入来源除了国库中划出的固定经费外,就是靠的皇庄,也就是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的收入。皇庄归皇室所有,一般人不要说查,碰都不敢碰。离京前夕,宫廷管事太监派人暗中告诉官廉,如果把田判给皇庄,不难得到前程最为远大的“太子讲官”的美差。官廉却愤激地说:“拿几百万民众的生命换取一己的富贵,誓所不为!”他和有关太监、锦衣卫官员及御史等一道前往现场实地勘查,收集到充分确凿的证据,最后依法将田地判归民众,并上奏朝廷建议改革皇庄收租太高的积弊,限定皇庄收租每亩不得高于三升,“以苏小民”。本来田地没判给皇室,大家都替官廉捏了一把汗,谁承想他还要降租!包括御史在内的其他同事官员,都害怕由此招致不测之祸,纷纷劝阻。官廉宣称:“我是负责处理此案的户部官员,此事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担!”由于当时皇庄侵民问题十分严重,已经形成影响畿辅(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)社会安定的隐患,朝廷权衡利弊,最终批准了官廉的请求,百姓深得其益。

  “皇庄侵夺民田事件”的公正审理让官廉名声大噪。此后,官廉升任户部郎中,以户部代表的身份被派往蓟东督理粮饷。蓟东是明代“九边”(相当于九大军区)之一,防区东起山海关老龙头,西至宣府,驻有最精锐的边防军,负有防御北方外敌入侵和拱卫首都北京的重任。官廉在任,精心筹划,使军储粮仓充盈,积谷百万石之多。尤其受到时人称赞的是,他还向朝廷建议在丰润县新建了粮仓,疏浚了河道,将南方供应蓟东的粮饷分一半储于丰润,大大减轻了士兵们“移兵就食”之苦,受到上下称赞。

  官廉久任蓟东,秉公守法,卓有功绩,深为诸军事统帅和皇帝所派的“监军太监”所敬重。成化二十年(1484年)五月,官廉即将任满回京时病逝,时年41岁。宰相刘珝为他作《墓表》,翰林学士张昇为他写《墓铭》,有“长剑倚空,甫试而折”之叹。

  官廉博学多才,喜吟咏,善画,著有《瀛洲集》、《蓟东集》等传世。

  弟弟官贤也中进士,后代人才辈出

  官廉历任高官,学识出众,官姓一族在整个平度也就渐渐发展起来。当然,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他的弟弟、子孙也都对家族兴盛起了重要作用。

  官廉的弟弟官贤,字汝俊,成化十三年(1477年)中举,弘治三年(1490年)考中进士。初任刑部主事,再任河南汝州同知。在汝州积极兴修水利 ,建仓储粮,赈济贫民。朝廷对全国地方官统一考察,官贤被评为政绩优异。弘治末年,升任陕西提学,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教育厅厅长。

  官贤在陕西提学任上,因学识渊博,考选公允而“政声大著”。为此,陕西巡抚和巡按御史都先后向朝廷举荐他。正当朝廷准备重用官贤时,明孝宗(弘治皇帝)朱祐樘病死,明武宗(正德皇帝)朱厚照继位。青岛大学教授郭泮溪在《兄弟同进士连科两解元》一文中说,明武宗是中国古代最荒淫无德的皇帝之一,他在位16年间几乎无政绩可言。明正德一朝,大宦官刘瑾擅权乱政。陕西是刘瑾的家乡,他常常插手陕西政事。官贤坚持原则,不买刘瑾的账,为此得罪了这位权倾一时的大宦官。尽管清正廉洁的官贤在任上颇有政绩,吏部也准备提拔他,但是由于得罪了刘瑾,不仅提拔无门,反而被罗列了种种罪名罢免了陕西提学官职。

  官贤罢官回到家乡以后,住在平度城北的太泉一带。他专门在此处建了一处太泉书院,以重金聘请名师来教育官氏子孙和乡里子弟好学者。官贤平日里闭门谢客,以研究学问和著文赋诗为乐。明正德九年(1514年),学问人品俱佳的官贤病逝,他的诗文被辑成《太泉集》等流传于世。

  官廉、官贤兄弟先后成进士 ,而且居官皆以廉职能著称。自兄弟二人以来,平度官氏科甲兴盛,人丁兴旺,历明清至今,发展成为平度的显姓。

  官贤之子也很有名,他叫官一夔。正德五年(1510年),官一夔29岁时中举,才名籍籍。正德后期,居乡主持太泉书院,教授后学,取得了超人的成绩,他的弟子崔廷槐、傅汉臣、李学诗,嘉靖丙戌(1526年)同科三进士 。嘉靖十一年(1532年),年已半百的官一夔以乙榜出身入仕,暂代直隶深州(属真定府)知州。三年后,升河南卫辉府(今卫辉市)同知,也就是知府的副职。

  即便到了曾孙一辈,官姓依然有佼佼者,他就是官廉的曾孙官延泽。据康熙《平度州志》记载,官延泽是隆庆四年(1570年)庚午科举人。他在任新泰县教谕时,被聘为山西乡试同考官,他把一份已被初选淘汰的优秀卷子,选了送给主考,最后此卷被评为全省第一。此后,官延泽历任北直隶文安知县,山西晋州、隰州知州,政绩显著,“邑人建祠祀之”。官延泽晚年回到平度,著有《日涉园集》。

最新活动

  • 暂无相关记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