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:13915746140

欢迎来到官氏宗亲网!

手机页面

电子邮箱

密码

注册 忘记密码?

您的位置:

东阳郡东阳堂官氏之晋公族
来源: | 供稿者:晋公官氏研究小组 | 发布时间: 2022-07-15 | 152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  官姓,全国各地分布泛广,有的人可能只知其姓,但不知姓氏来源,这就导致会有混淆家族来源的问题出现,那官姓到底是如何来的呢?每个家族都会有郡望和堂号,郡望是指姓氏的发源和繁衍地,而堂号是指一个姓氏家族所共有的祠堂,都是属于寻根问祖的标记。经过多年的调查,发现目前全国各地的官姓,都有个统一的发源地和堂号,那就是“东阳郡东阳堂”。对于这个发源地,很多官姓族人是一知半解的,“东阳”到底在哪里?针对这个问题,我通过网络和历史文献查找,得到以下几条线索:

①春秋晋地,战国时先后属卫、赵,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地区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 十二年(前520),“荀吴略东阳”;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八年(前281),“秦拔我石城,王再之 卫东阳,决河水,伐魏氏”, 皆即此。

②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关阳镇。《左传》:哀公八年(前487),“吴师克东阳而进”, 即此。

③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。一名凡城。又名晏弱城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年(前571),“晏 弱城东阳以逼之”。杜注:“齐境上邑。”

④秦置,建县于秦始皇26年(公元前221),故城在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,现仅余遗址。秦东阳 县辖地包括现江苏金湖县、宝应县、洪泽县全部,盱眙县东部、淮安区南部和安徽天长县一部,隶东海 郡。据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秦代分册,当时东阳县四境为:南界广陵、北界淮阴、西界盱眙、东临大海 。楚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升东阳县为东阳郡。西汉时,东阳县先隶东阳郡,后隶临淮郡。西汉元狩6年( 前117),武帝封皇子刘胥为广陵王,东阳县属广陵王国。建安十四年(209),曹操强令淮南数万人迁徙 淮北,造成百姓恐慌,江淮间十余万人南逃东吴,东阳首当其冲,遭受重创,人口流失严重,以致历经 四百多年的淮南重镇东阳县被废。

⑤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年),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,治所长山县(今金华),取东阳名,是因郡“ 在金华山之阳,水之东”。

⑥东晋末筑。在今山东青州市北。以其在广固城之东,阳水之北,故名。为北青州治。《晋书·地理志 》:东晋义熙六年(410),刘裕灭南燕,毁其都广固城,“留长史羊穆之为(北)青州刺史,筑东阳城而居 之”,即此。北齐移益都县治此。南朝宋及北朝为青州治,北周又为齐郡治。

⑦唐垂拱二年(688年),析义乌(原乌伤县)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,袭旧郡名,建东阳县。

⑧安阳,商为相地,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,称殷。西周属邶国,后属卫。春秋属卫,继为晋东阳地。战 国魏为邺地,称安阳。秦分属上党、邯郸2郡。汉属河内郡和魏郡。三国魏属司州魏郡。北魏天兴四年( 401年)魏郡属相州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相州、魏郡迁治安阳城。隋开皇初魏郡废,大业初复置而 相州废。唐武德初魏郡改相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邺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相州。

 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,叫“东阳”这个名字的地方很多,那如何确定我们东阳官氏是其中一个地方发源出来的呢?下面我们会以历史资料和家谱记载相结合为您解析出来。

官氏出自晋公族,文候有功王室,

再造京畿,其中子成战尤力,

归封于王官,因以为氏。

四川成都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官系周晋叔虞裔采食王官城以官为姓。山东《平度官氏家谱》

如我官氏世系自东阳郡,姬姓。《威远官氏家谱》

 

 维我官氏系出东阳,东阳姬姓也。湖南岳阳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官氏东阳郡,晋公族后。海南万宁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清《澄城县志》

清《安阳县志》

  从以上家谱的记载和县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,东阳郡东阳官氏的源头和姓氏起因基本是很清楚了,赐姓受封居住在王官城,后王官城被灭,晋公族人员四处逃散,有一支来到了晋朝时期的东阳(今河南安阳)繁衍生息,之后官氏族人从这里又转迁到全国各地,因为怕后人忘记了曾经的祖居地,所以把“东阳”作为我们官氏家族的郡望和堂号,让世世代代,子子孙孙,永远传承。也正如家谱上所描述的那样,凡是东阳郡东阳堂官氏皆为我晋公族后裔。可能有若干人等,觉得家谱和县志的记载,并不能更完全的证明和诠释历史信息,所以我也分享一下收藏的部分古籍记载。 

 


《增补姓氏族谱笺释》

《识姓便蒙》

《新纂氏族释》

《姓氏增补》

     为什么要用家谱,县志,古籍来讲述家族历史,目的是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的姓氏,也预防那些网络上的“不正之人”篡改资料,避免我东阳堂晋公族官氏族人受到误导。当然此文中我所呈现的只是部分资料,后续我会将我所收集的全国各地的东阳官氏家谱、县志、古籍全部整理出来,以更全面的方式呈现给大家,便于那些正在寻根溯源的官氏族人查找和参考,以更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多年的家族疑问。

    这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以上"截屏中的信息”,说普宁老祖“关庸”在山西创造了“东阳郡东阳堂”,我觉得此说法有点欠妥,不知此作者不懂历史还是有意为之,“福建诏安官氏家谱”,“普宁官氏家谱”我们都有拜读过,从来没有看到有此段历史记载,其实普宁官氏起源问题一直都很复杂,有“上官说”,有“关改官说”,有“单官说”,总之一言难尽,当然他们家族的历史来源到底是官,还是上官,还是关改官,这里还是让他们家族自己去考证和研究,我们外人还是置身事外为好。普宁官氏从福建搬迁而来,福建最早的家谱《石壁东纹官氏总谱图志》,上面记载了东阳晋公官氏和天水上官的来历,更有关于关改官的由来,但普宁官氏仍固执己见的认关改官的历史,在这里我们也尊重他们认为的“事实”,因为无论对与错,最后影响的是整个家族。《石壁东纹官氏总谱图志》,书中记载关庸山西蒲州解梁人,与祖母朱氏为了躲避黄巢祸乱,从山西解梁逃到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,后改关认官,从这里我们姑且可以看出,关庸在来福建前还是姓"关",到福建后才改姓的官,所以何来的东阳郡东阳堂为他所创呢?而且山西解梁也没有“东阳”这个地名,他为何要立“东阳”这个名字为堂呢?我们很尊重普宁官氏的选择,从来没有在来源上强制他们认哪支官姓为祖!但是这次他们却把“东阳郡东阳堂”修改为他祖“关庸”所创,这样做是把全国各地的东阳晋公官氏家族置于何地呢?也是否考虑过东阳官氏族人的心里感受?如果换个立场,要把你们普宁官氏改写为我晋公官氏后裔你们愿意吗?如果你们家谱资料有这样的记载,我们也不必多言,但道听途说的事情就不要去一传再传,并且还转发的各个网站上,这将会成为真正的东阳郡东阳堂后人,在认祖道路上的绊脚石。


   真相如何,也许只有自己知道。《姓苑》中记载的“东阳姓”出东阳郡,只是讲述“东阳”这个姓氏来自东阳郡,和所谓的 “东阳郡东阳堂官氏”没有丝毫关系。现如今也被照搬在其他祖源里面,这是误人子弟。正本清源是每个家族都最为重视的一件事,奉劝不要张冠李戴,以假乱真,为了完美而随意“编造”“篡改”祖源和世系,可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后人误认祖先,害人害己。实事求是,不以讹传讹,这才是正确的寻根溯源之道。

 

参考资料:

1成都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2威远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3平度《官氏家谱》

4岳阳《东阳堂官氏家谱》

5海南《东阳堂晋公官氏族谱》

6清乾隆3年《安阳县志》

7清乾隆49年《澄城县志》

8《识姓便蒙》

9《姓氏增补》

10《新纂氏族释》

11《增补姓氏族谱笺释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
 


 

 



最新活动

  • 暂无相关记录!